高温燃烧中和法测定全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其方法要点如何?
2015-07-31 来自: 鹤壁市博云天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5252
高温燃烧中和法测定全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其方法要点如何?
高温燃烧中和法是使煤样在高温洋气流中燃烧,在燃烧过程中,保证煤中各种形态硫都达到分解点温度,然后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煤燃烧后生成的硫氧化物。煤中黄铁矿硫在煤的分解温度(300℃)即开始分解,有机硫和元素硫在800℃以下也都能分解,而硫酸盐硫在1350℃以上才能分解。所以,有的***采用1350℃高温来燃烧煤样,使煤中硫酸盐硫得到完全分解,并可避免煤灰中新的固定硫的生成。耐高温的燃烧管有石英管、刚玉管和瓷管。刚玉管是较为合适的耐高温材料。为了延长燃烧管的使用寿命,各国都采取措施降低硫酸盐的分解温度。经多年研究发现,在煤样上覆盖一层三氧化钨作催化剂,煤中硫酸盐可在1150~1200℃分解完全。
另外,在用高温燃烧中和法测定煤中全硫时,煤中的氯也将转变成气态氯析出,并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盐酸。用强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燃烧后生成的硫酸时,由氯转化而来的盐酸也将被氢氧化钠滴定而生成氯化钠。但因氯化钠能与羟基qing化汞〔Hg(OH)CN〕反应再生成***量的氢氧化钠,因此,在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燃烧后的总酸量(硫酸加盐酸)以后,再加入***量的羟基qing化汞溶液,然后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氢氧化钠,这样就可对煤中氯的含量进行校正并能获得煤中氯含量的结果。
其方法要点是把煤样在高温氧气流中燃烧,其中各种形态硫氧化成二氧化硫和***(少量)气体,被过氧化氢溶液捕集后均形成硫酸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硫酸,根据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煤中全硫含量。
若需进行煤中氯的校正时,在滴定生成的硫酸后,再加入***量的羟到酸溶液后,所得结果就是煤中全硫含量。